廣西長臂猿保護風光互補供電系統
項目背景
廣西邦亮東黑冠長臂猿國家級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靖西市境內,保護區地處中國與越南交界處的桂西南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區域,中國14處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之一,從發現至今,東黑冠長臂猿數量一直在120只左右,中國境內只有33只,是全球最瀕危的二十五種靈長類之一。森林火災、非法狩獵等違法違規現象都會給保護區的動植物帶來極大的損害,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不但燒毀成片的森林,傷害保護區內的動物,而且還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的貧瘠并破壞森林涵養水源,甚至會導致保護區生態環境失去平衡。為了加強對保護區長臂猿及棲息地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實現對防火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和專業化,有效提高綜合防控能力。通過智能管控預警系統的建設,有效減輕林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進一步提高長臂猿保護區管護的工作效率,推動保護區管護工作由單一依靠人防向人防和技防結合、以技防為主的改革,進一步提高森林管護成效、便于觀察長臂猿及保證長臂猿生存生態環境安全。
用戶痛點
長臂猿保護區的視頻監控項目,位于高山野外,環境復雜,不具備線路敷設的條件,電力無法解決;
項目要求
采用風光互補智慧供電系統,太陽能智慧供電系統,利用大自然賜予的自然資源互補供電,前端設備可獨立供電,切實解決用戶“取電困難”難題;
風光互補供電系統設計方必須對系統整體設計思路有深入理解,有數據分析與自主研發能力,能滿足邦亮保護區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和定制化產品,以保證項目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普達新能源深耕風光互補供電系統、太陽能供電系統多年,項目已遍布全國各地,系統持續穩定運行。對項目的深刻理解能力和對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致使我們不斷的推陳出新,引領風光互補/太陽能供電系統新趨勢;

系統總體構成
項目規劃在廣西邦亮長臂猿保護區防災。該系統能發現預警覆蓋半徑5公里,78.5平方公里的最小4平方的木質火源,可為火災發生時撲救提供更加快捷、準確、及時和有效的數據、圖像、定位等信息,保障保護區火災預警、監測、指揮和撲救工作的順利開展。極大的提升了研判預警、快速反應和科技支撐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因災損失。以及便于科研團隊發現及觀察長臂猿活動區范圍。
系統由前端預警監測系統(熱成像雙光智能攝像機)云臺+無線網橋+風光互補供電系統(風力發電機+太陽能組件)組成。系統通過建立鐵塔及中繼站,采用可見光和紅外熱成像智能雙光譜識別系統、攝像機、長焦鏡頭及后端監測管理軟件實現對森林防火區域可視范圍內火情的“自動掃描、自動發現、自動報警、自動定位”。雙光譜識別系統能夠克服霧霾天氣對可見光攝像機成像的影響,以及紅外攝像機抗遮擋能力差、圖像不直觀等單一智能識別系統存在的缺點,提高林火智能識別能力,達到全年、全天候的高效智能識別預警。
方案特點
風光互補供電系統主要解決監控供電問題,系統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組件、風力發電機將發出的電能通過控制模塊存儲到蓄電池組中,當設備需要用電時,逆變電源或者直流電源將蓄電池組中儲存的電,供給監控云臺及無線傳輸等設備使用。該供電方案是集風能、太陽能及蓄電池等多種能源發電技術及系統智能控制技術為一體的復合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具有晝夜互補、季節性互補特點,系統穩定可靠、性價比高,通過合理地設計與匹配,實現建設快捷,性能穩定,低成本,低能耗,運行安全、維護簡單、環保等積極的意義。
系統優勢
1.無需外界供電,合理的利用風能、太陽能的互補性,可以獲得穩定的輸出,系統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免除建變電站、架設高低壓線路和高低壓配電系統等工程,在保證同樣供電的情況下,可大大減少儲能蓄電池的容量;
3. 自主研發設計的風光互補物聯網監管平臺可以實現查詢設備最新狀態、設備參數和變量的實時變化,了解設備狀態、參數和變量的歷史變化趨勢,獲得針對歷史變化趨勢的統計分析等;
4.模塊化設計,易維護,可擴展,支持平滑升級及額外AC或DC電源的接入;供配電系統融合的設計方案,輸入輸出融合于一體,減少了繁冗配電,節省占地和安裝時間,供配電全鏈路監控,故障快速定位,提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