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覆蓋面積直接影響當地自然環境資源,森林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能提供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為當地居民帶來提高經濟收入的林副產品,而且還肩負著釋放氧氣、調節當地氣候、涵養水土,防風固沙、提升空氣質量及開發旅游保健產業等多種功能于一身。
同時,森林還是當地農牧業發展、穩產高產的重要條件。因此,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不但會給森林帶來嚴重危害,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也會產生重大影響。森林火災是破壞林業資源的三大自然災害(病害、蟲害、火災)之首,一旦發生大面積森林火災,往往會對當地的生態資源和生物鏈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它不僅給當地人們的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而且還會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20年10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的通知》發布實施,為實現防火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和專業化,有效提高綜合防控能力,進一步通過智能管控預警系統的建設,有效減輕林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護林工作效率,推動森林管護工作由單一依靠人防向人防和技防相結合、并逐步轉向以技防為主的改革方向,提高森林管護成效、保證天然林木資源安全。
在原始森林或退耕還林區域內建設科學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的智能管控預警系統,難點在于穩定的供電方案,森林區往往距離居民生活區較遠,如果采用傳統的架設線纜方案進行供電供網,施工難度大,建設成本高昂,隨著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技術的成熟和應用,4G/5G無線網絡傳輸技術的升級換代,使得在林區內建設森林防火智能管控預警系統成為可能。
森林防火
風光互補供電系統配置設計:
1. 采用風能和太陽能作為主要的供電來源,根據監控設備功率大小配置風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入功率,根據儲能需求,可靈活配置蓄電池數量,保證監控系統在陰雨天或冬季雨雪天氣的穩定續航。
2. 風光互補獨立供電系統,不需要連接市電電網和鋪設各種復雜連線,可以運用在任何地方,任何監控點位上,降低選址和施工安裝難度。
3.風光互補供電的穩定性,可以保障多種方式啟動監控攝像機并進行數據傳輸,設定預警范圍或異常情況觸發預警信號,也可以監控中心呼叫或遠程事件觸發啟動數據實時通訊,通過監控中心平臺和軟件分發,實現服務器、電腦端和手機移動端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處理異常情況,提前進行人工干預和處理。
4. 監控系統可集成遠程檢測和控制功能,隨時掌握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中心遠程啟動或本地觸發啟動視頻監控設備,數據傳輸和備份,減少人為因素引發的森林火災,及時預警和撲滅自然引發的森林火災。